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心理护理在胃息肉电切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 104 例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胃息肉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随机 1∶1 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2 例,研 究组给予全面心理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心理状 态,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 98.1%,高于对照 组的 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面心理护理在胃息肉电切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 能够有效改善患 者心理状态, 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胃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胃内良性 肿瘤,息肉的病理类型、体积大小以及数量多少均与 胃部癌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 程中及时切除胃息肉是十分重要的[1]。在为胃息肉患 者实施电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因为生 理上的不适和对治疗的不了解而容易出现情绪低 落,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不能很好地配合治 疗。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疏导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研究探讨了全面心理护理应用于胃息肉电切术 治疗的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在 我院接受胃息肉电切术治疗的患者 104 例, 根据随机 1∶1 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2 例。观察组男性 30 例,女性 22 例;年龄 40~72 岁,平 均(57.4±3.5) 岁;多发息肉 19 例,单发息肉 33 例。对 照组男性 32 例, 女性 20 例; 年龄 41~71 岁, 平均 (56.9±3.8) 岁;多发息肉 17 例,单发息肉 35 例。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式相同,均为胃息肉电 切术,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宣教、风险告 知和常规准备,术中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配合医 生的各项操作,术后清理好患者呕吐物,告知其相关 注意事项,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和对手 术治疗的不了解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恐惧、不 安和抑郁的情绪,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因为负性情绪 严重而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 。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 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胃息肉、电切手术的 相关知识,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针对性的疏导患者 的负性情绪, 让其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
1.2.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过程中患者由护理人员 全程陪同, 告知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患者眼神、肢 体上的鼓励, 保证各项操作的快速、轻柔,指导患者 进行深呼吸和吞咽,鼓励患者克服紧张 、不安的情 绪,让患者自我放松,分散其注意力,保证手术的顺 利完成。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结束应该做好相关 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合理进食的重要性,让患者通 过看书、看电视和听轻柔音乐的方式来分散患者的 注意力,并让患者知道术后腹痛属于正常现象,并无 需特殊处理, 同时,也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让患者 家属给予足够的陪伴,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心情,树立 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 评量表(SDS) 评价心理状态,焦虑评分<50 分表示无 焦虑,≥50 分为存在焦虑,且评分越高焦虑越为严 重; 抑郁评分<53 分为无抑郁,≥53 分为存在抑郁, 且评分越高抑郁越为严重。护理满意度通过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评价,满分为 100 分,分为很满意(≥80 分) 、满意(60~79 分) 、不满意 (<60 分),护理总满意率= (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 完成 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 前 , 两 组 患 者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降低,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很满意 29 例、满 意 22 例、不满意 1 例,护理总满意率为 98.1% (51/52) ;对照组很满意 26 例、满意 19 例、不满意 7 例, 护理总满意率为 86.5% (45/52) ,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的局限性良性隆起疾病 。此 症早期或未发生者常无体征 。发生后患者通常体现 为上小腹的隐痛、腹胀、不爽感,少数人可发生恶心、 呕吐、胃酸,厌吃,消化不良, 体重减轻, 甚至腹泻 。胃 肠内的息肉是一种由于胃肠黏膜的上皮及间质细菌 的大量增殖而导致的息肉样疾病[2]。一般正常人胃黏 膜的黏膜周围萎缩,发生腔内息肉样变化。在发生增 殖性变化后, 周围肥厚的黏膜又会发生息肉样变化。 同时增殖性变化后也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息肉 样变化。胃息肉既有单发亦有多发性的。文献中报道 胃息肉较结肠息肉的发病罕见,但常出现在 40 岁以 上的人群, 常于慢性胃炎中融合产生,以单个息肉为 大多数 。胃息肉大多为增生性息肉,多在胃窦底部或 胃体下方,长度<2 cm,内有蒂或无蒂,但通常没有恶 变趋势 。据了解, 增生的息肉常伴有萎缩性胃炎 。腺 瘤性息肉常在胃窦底部,内有蒂或无蒂;息肉外表为平滑或具小颗粒感如桑椹样的,多数息肉的颜色都 比周围表皮黏膜更鲜红。病变类型包括管型腺瘤,绒 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 。该病在早期及无并发 症发生时, 一般无病症。发生病症的特点为上腹部隐 痛、腹胀、不适,个别可发生呕吐、腹泻 。合并糜烂或 溃疡时可发生上消化道的大出血,主要症状为粪便 潜血检查阳性表达或黑便,但呕血较少见。在幽门底 部的带蒂息肉,可陷入幽门管及十二指肠,并发生幽 门梗阻的体征 。当息肉发生在贲门周围时可发生吞 咽功能障碍 。 由于胃息肉患者常伴有胃液的缺少以 及胃酸不足,所以经常会发生腹部酸痛及不适感,以 及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和腹泻。息肉表面 如有糜烂、溃疡等, 可引起间断或连续的出血。
胃息肉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不易发现检查比较 困难,可以借助 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来找到。 当胃息肉形成炎性后,可产生胃炎样表现,上腹疼 痛、饱胀、恶心、呕吐、食用困难、胃灼热、腹泻等 。息 肉若存在于内痔管部,可产生吞咽阻滞感。发现有幽 门管时,易引起幽门梗阻及不完全性动脉粥样硬化 损害,腹痛腹胀加剧并伴有恶心。息肉有溃疡或癌变 后可引起黑便和呕血 。 胃息肉一般极少发现阳性症 状,但合并炎症后上腹会产生疼痛,且出血多者有继 发性贫血症状 。所以经内镜技术切除术才是胃息肉 根治的优选方式,目前有高频率电凝切除法、激光或 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等 。内镜诊断息肉技术简 单,创伤较小 。利用内镜检查定时随访,还能发现息 肉复发, 并给予有效处理以避免癌变 。胃息肉属于消 化内科常见病,以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发现,偶尔会 出现嗳气、反酸、腹胀等表现, 同时,部分患者有恶化 的可能,做好及时、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行 电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负性 心理、情绪状态, 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需要给予 更好的心理护理[3]。
全面心理护理是在心理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种护理方案,其更加全面、具体和具有针对性,力 求为患者提供治疗全过程中的优质心理疏导,从而 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与积极性[4]。患者在接受电切术 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或者不安,表现出较 为焦虑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 患者家属因紧张不安 也会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而这种精神状态的变化 主要原因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的相关状况了解程度不足,从而出现一定的负面心理,不利于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与预后康复质量的提升。 为了使得手术治疗效果可以达到预期要求,护理人 员必须着重强调心理护理工作,此时可为患者应用 全面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情绪变化并 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安慰,引导患者从紧张焦虑的情 绪状态中走出来,并且以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配合 医护人员, 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此时应用 全面心理护理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心理护理的重要作 用,为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及预后质量提高提供基 本保障,此时护理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心理护理水 平,掌握相关的护理技巧,在日常护理活动中贯彻落 实心理护理。在应用全面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可利 用播放音乐或者多媒体短片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 力,必要时可用用问卷量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 开展专业的心理干预 。在实施胃息肉电切术治疗的 过程中,全面心理护理的运用避免了术前因为对疾病治疗不了解和病痛折磨所导致负性情绪的出现, 做好了患者术中的心理、情绪支持、疏导,完善了术 后关心、照顾和负性情绪缓解, 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 心态面对治疗和病情恢复,护理效果明显[5]。
综上所述,全面心理护理在胃息肉电切术患者 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 护理满意度,还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 推广应用。
薛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