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雪芹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湖南长沙 410014)
摘 要: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非常重要,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我们把它作为中国近史的开端。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不论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都不会忽视这一重要内容。在上大学期间,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接触到最多的一本书就是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这本书中对于鸦片战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其中很多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初中教材在处理这一课内容时,是否恰当、合理地吸纳了史学界研究的成果?本文就此尝试一起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学研究 成果运用 教材
一、关天培抗英斗争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关于鸦片战争的背景,新老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做出了详细的解读,新教材的解读尤其详细。人教版2017年版开篇指出,“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接着,又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状况。由此可见,新教材更加注重重要事件的背景解读,依据的基本上也是传统的史学观念。
人教版旧教材在介绍关天培时,写道“当英军拥上炮台时,关天培拔出腰刀,同敌人搏斗。他受伤数十处,最后战死在炮台上。”这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好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教育观的例子。
当时是1841年,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年逾六旬的关天培亲自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受伤10多处,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后被枪弹击中,致创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
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然而,人教版2017年人教版的教材中,去掉了这个内容。我认为在新课教学时,是有必要进行补充。
至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茅海建先生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一次保卫家园的战斗,而不是投身于一场保卫祖国的战争。”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中国社会已经是相当封闭保守,人民的思想受到传统:“天下”观念和“夷夏”观念的束缚。在这种观念束缚下的国人会认为中国就是“天下”,就是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在这种观念之下,国人不会有真正世界观,也没有近代国家的概念。所以,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一种爱国行动是毋庸置疑的,但若洋溢到主观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待商榷。
因此,教科书在选取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时,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脱离时代。我个人认为关天培的抗英斗争比起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更具有代表性。
二、“协定关税”和新研究成果的应用
人教版新旧两本教科书,在介绍《南京签约》时,都提及了协定关税这一内容。“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由此可见,协定关税始于《南京条约》,这是教材的定论。
协定关税真的是始于《南京条约》吗?
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与《南京条约》有关的条款“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大意是说,只要清政府以“公平”的原则制定一部新的关税则例,清政府公开发布即可,并没有要求清政府在关税方面去跟英国协定。
既然协定关税并不是始于《南京条约》那么我们常常看到教材上这个“协定关税”究竟从何而来?
1943年,英国通过与清政府协定的方式,将26类货物的税率规定了下来,通过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实际上,这才是“协定关税”的先例。其实,当时世界上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有一些关于战争法的惯例。如:一旦签订条约即是和平状态,并且战胜国此后不得再向战败国提出有关战争赔款的各项要求,即使“提出的其他要求也必须符合条约的文字和精神。”英国利用清政府在外交上的无知,趁机欺诈,谋取中国利益。
再加上清政府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危害的不了解,几乎大部分帝国主义国家都与中国签订“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由此,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也获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从此,清政府的关税由不得自己做主了。后面的《辛丑签约》等都是以海关关税做担保,从而向帝国主义国家贷款,危害巨大。
厘清这一历史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愚昧无知。这种无知,比战败更为可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虽然这个知识点在中考时不会考得这么详细,一般中考会考:“关税协定”和五口通商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我们讲清这个知识点,可以进一步理解在近代的侵略战争中,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战败的根本原因。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指出,“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相影响与融合,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我们的历史教材应该尽可能呈现真实的历史,唯有如此,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才有实现的可能。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要不断地吸收历史研究的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128-1130.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15.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